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就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進行了第四輪三方協商。13日凌晨,歐洲議會議員與理事會達成臨時協議,建立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以應對氣候變化和防止碳泄漏。

來源:歐洲理事會官網
據媒體報道,這份協議其實是歐盟官員和議員們通宵討論的結果,從昨天開始一直談到布魯塞爾時間周二早晨5點,最終敲定了全球首份與減碳有關的關稅政策。后續仍需要獲得27國和歐洲議會的正式批準。
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的工業與貿易部長約瑟夫·西克拉在聲明中表示,碳邊境調節機制是歐盟氣候變化行動的關鍵組成部分。這項機制推動歐盟27國的進口貨物滿足更高的減排標準,旨在鼓勵合作伙伴加入歐盟的氣候努力。歐洲議會領導這項協商的議員Mohammed Chahim表示,碳關稅將是歐盟氣候政策的重要支柱,也是歐盟手頭為數不多能激勵貿易伙伴降低制造業碳排放的措施之一。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碳邊境調節機制將會覆蓋鋼鐵、水泥、鋁、化肥和電力。除了歐盟提出的這5項產品外,最新協議也加入了氫能源、特定條件下的間接排放、特定前體和某些下游產品,例如螺釘和螺栓等類似鋼鐵的制品。目前的協議將歐盟碳關稅的生效時間暫定于2023年10月開始試運行,初期的碳關稅只適用于報告義務,旨在收集數據。后續該政策將會逐步落地,最終所有公司進口相關產品時都將被要求購買碳積分。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歐洲碳積分價格也在水漲船高,今年以來交易價格基本圍繞著80歐元/噸進行大幅波動。全球鋼鐵產業龍頭寶鋼股份在今年年中發布的《2021年氣候行動報告》中也提到歐盟碳關稅的影響,按照80歐元/噸二氧化碳征稅,公司預估會被征收4,000~8,000萬歐元/年的碳邊境稅。歐盟碳積分價格,來源:tradingeconomics歐盟本周還將針對歐盟碳交易機制進行商討,旨在確保國內外企業的政策環境一致,避免違反世貿規則。目前歐盟給予本土產業免費的碳積分,但隨著碳關稅落地,免費的積分也將逐步被取消。具體的流程和進展速度,歐盟也將在本周的談判中進一步細化。值得一提的是,碳關稅也包含豁免機制,與歐盟減排標準一致的國家將享受免稅待遇。不過Chahim也在周二強調,沒有確切碳交易價格的國家無法享受豁免,意味著即便是“氣候俱樂部”成員的G7國家,也無法直接享受豁免。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潘家華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認為,碳關稅的客觀效果顯然是有利于全球的碳中和轉型。對于中國,目前能源結構還是偏重于煤炭,我們的煤炭能源占比為56%,而全球煤炭在2014年消費的結構才27%,歐盟不到20%。從這個角度看,因為我們煤炭占比比他們高出一倍以上,所以碳關稅對我國高化石能源消耗的企業來講,應該是弱化我們的競爭力。不過潘家華同時表示,我們應該看見這個對于我們能源轉型的倒逼,要看它的積極效果。而且對我們的污染控制、資源保護,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還是有利的。而且,中國產品不光要走向歐盟,還要走向非洲,走向東南亞,也必須要是零碳、低碳,這才能站在道義制高點,才有競爭力。潘家華還強調,碳關稅也可轉化為我們的武器。中國現在開始零碳產業園,其生產的產能和產品,是經歷過檢驗的,是最有競爭力的。未來在國際貿易中,我們還可以把碳關稅的旗子舉起來,用我們的零碳產品,來引領國際貿易,來規范國際貿易。所以,我們不要把碳關稅看得那么恐怖,中國制造一定要有這種認知和信心。國內已有不少關于工廠轉型的探索和建設。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提出將“全面推動綠色制造”作為九大戰略重點和任務之一,而今年全國兩會再次將雙碳目標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在雙碳趨勢造就下,各大企業逐步從“綠色工廠”升級為“零碳工廠”,而建設“零碳工廠”已成為企業尋求價值鏈“凈零”排放以邁向零碳的關鍵路徑。關于“綠色工廠”,是指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我國數十個行業共有673家綠色工廠,都是引領制造業綠色轉型的標桿企業。關于“零碳工廠”,官方仍未給予其明確定義,一般是指企業通過節能改造、投資建設減排項目等方式,抵減自身的碳排放數額,使企業碳排放為零。目前,也有少數企業已建成“零碳工廠”,將其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價值鏈的重要起點,成為行業標桿。工廠實現碳中和的手段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技術創新,比如通過改進生產工序、提升能效、自建分布式光伏能源等方式來實現減碳;一種是機制創新,比如通過植樹造林、直購綠電、購買綠證等方式來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從2022年到2030年,在全球安裝的光伏系統每年可以減少42.5億噸碳排放量。即便如此,迄今為止各國發布的政策和舉措仍遠未達到所需的水平,而對化石燃料的投資仍然高于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為此表示,該報告列出了很多政府和企業的一系列違背氣候承諾的行為。
IPCC在報告中強調,光伏系統具有幫助全球各地能源部門完成減排目標的最大潛力。